演讲丨争战教育行业下个十年的秘诀

2016-11-15

未来教育走向何方?备受热捧的“大数据”对教育行业有何影响?11月12日,在素有教育行业盛典之称的GET2016大会上,校宝在线董事长张以弛对此做了分享。他认为教育公司未来的竞争性壁垒在于如何应用基于数据分析的商业智能,而教育培训机构与上市巨头间的悬殊差距,也将会因为教育垂直行业的数据服务公共化趋势而缩小。

 

 

张以弛

 

校宝在线联合创始人、董事长

剑桥大学语义、逻辑和编程博士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福布斯30under30

中国民办教育蓝皮书K12卷编委

“世界知识产权日”美国大使馆推荐人

 

以下整理自GET2016教育科技大会张以弛演讲实录:

 

教育从来都是指向“数据”

 

我认为“教育新十年”将会紧紧围绕“数据”二字展开。如果说得再完整一些,新十年将会是以数据驱动的,并且在这种驱动下产生许多新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机会。

 

各行各业如今都口号式地喊“数据驱动”,听多了难免有审美疲劳。但我们回想一下,“互联网将让我们从工业文明走向了信息文明”,这个口号也喊了二十多年,可能正是因为不断地喊,我们最终才能真正跨越这个门槛。

 

也有一些朋友倒不是对“数据驱动”产生了审美疲劳,而是觉得谈数据是互联网人干的事情,是讲“故事”用来“To VC”的,和真正的教育环境“差得太远”,和教育工作者“没多大关系”,或者说“不接地气”。

 

 

请大家看几张非常接地气的海报。它们有晒分数的,有学校介绍的,有发光荣榜的,这些大家都非常熟悉,而且来自不同类型的机构。还有人认为数据和教育没关系吗?不看民办,看公立:国家推进素质教育,搞过程性评价,做社会化考试的改革,建学籍系统、学情系统。近几年教育行业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几个重要改革措施,几乎都是为了增加数据获取的频度和维度。

 

所以不管你是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管理人员、考试主办方还是教育领域的投资者、政府主管部门等,不管你在做营销招生、教学教研、学校运营、还是教育理论基础研究,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教育从来都是和数据密切相关的。

 

数据服务能力公共化

 

教育一直和数据密切相关,为什么这几年突然有很多公司机构,包括我自己在这里要重提数据驱动呢?最大原因就是互联网接入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公共基础设施。这使得我们获得数据的门槛大大降低了。原来一些不可被量化或者是比较难被量化的东西,突然可以被量化可以被描述了。

 

 

比如前段时间在K12领域非常热的自适应题库刷题,自适应的算法采用的是项目反应理论(IRT)或其变种。传统教学对于一个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个知识点的描述是二元的,掌握或者没掌握,只有0或1,没有中间状态。而IRT则引入了概率描述,即一个学生有X%的可能掌握了某个知识点。如果这名学生,在随后练习的过程中,持续做对跟这个知识点的题目,他掌握该知识点的概率就会上升,反之则会下降。对比传统的描述,这个理论显然更科学。

 

项目反应理论在上世纪70年代就成熟了,为什么直到最近才被大规模应用在学生终端上呢?这是因为如果没有对于海量数据采集、存储和计算的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没有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变得足够廉价的话,那么教育行业根本不可能做数据驱动,因为光采集数据的成本就会把我们压垮了。

 

行业正在发生的另一个重要趋势,就是教育垂直领域的数据服务能力也逐渐变成公共服务。

 

 

这很像100年前的电力发展史,工业企业当时如果要用电,是要投入巨额固定成本购买发电机、建电站的,所以行业巨头的资本优势很大。后来电网成为了公共基础设施,再也不需要单独购买发电机了,整个工业用电行业也就很快起来了。20年前,IT企业也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到服务器上,后来云计算成为了公共服务,IT企业的门槛一下子就降低了。

 

传统的学校管理者对于学校运营的整体情况是缺乏了解的、滞后的,无法做出及时调整。即使做出调整,也是主要凭借经验和直觉,而非数据分析。过去只有超大型的学校或机构,才有资源去请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来做运营优化。大家都知道那几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培训公司,上市前曾花费了不少钱找和君、IBM这样的公司做咨询。而咨询公司核心的方法论就是通过业务访谈和客户调研来获得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制定出分阶段改进的方案。

 

我认为,教育如果获得公共的廉价的数据服务能力,必然会促进创新和催生化学反应。这件事好玩的地方在于,某种程度上而言,以前只有巨头利用资金优势和规模优势,让自己在数据层面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而随着教育垂直领域的数据分析能力变成了一种普惠的公共服务,那么它的成本就将被极大地降低,会使得传统巨头的优势不复存在或者说优势不再那么明显。

 

教育信息化萌芽初现

 

“数据驱动”的前景看上去很美,可为什么总感觉这一轮教育科技的发展不如预期得快呢?我觉得这和教育的本质有关系,教育是一种公共资源,在K12阶段更是民生问题,所以它是天生谨慎的,害怕犯错。而这一轮的教育科技产业升级,还在初级阶段,存在并且需要大量试错。这两者间存天然的矛盾。所以我们感觉教育部规划了好多东西,也投入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可事实上,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渗透率还很低。

 

 

举几个数据,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由2011年的不足20%上升到了现在的80%,多媒体教室拥有率达77%,数字看起来很不错,但我们的国家教育部是这么说的:“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信息化应用基础条件进一步夯实。”这不是谦虚,是在描述一个真相,那就是我们现在在做的实际上只是信息化应用的基础。我们无非才基本实现了全国学校“一校一码”、和学生电子学籍“一人一号”。

 

我们面临的教育产业的跨时代变化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太多可能。任何一个大型技术革命,大家总是会高估它在两三年内的短期影响,带来一轮一轮的泡沫,但人们又往往会低估它中长期,比如十年后的影响,觉得这些不过是概念而已。当你觉得它是概念的时候,它可能已经开始生根发芽,开始茁壮成长。

 

数据赋能于教育机构

 

校宝在线的使命是让教育者更轻松。从表面上看,我们是在做民办教育机构的SaaS系统,和其他IT公司在本质上差异不大,无非规模大一些,市占率高一些,产品线全一些。但考虑我们之前所谈到的对行业终局的判断,那校宝想做的事情就很清晰了:校宝的核心业务是要为教育培训机构做数据赋能,助力他们进入数据时代。什么是数据赋能?我个人总结是四化:在线化、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第一,在线化。

我们帮助客户把他的一切业务数据化,而不只是做教务、财务的信息化管理。因为只有在线的、实时的全量数据,才能被更好分析。

 

第二, 业务数据标准化。

校宝在线服务的几万家客户跨度很大,营收规模有每年低于一百万的,也有每年高于几个亿的。当我们给这些机构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服务的时候,也是帮助他们梳理业务流程,做标准化改造和融合升级。这个事情很重运营,但又关系到我们客户的成功。所以,不怕做“卖了白菜价,却操着卖白粉心”的事情,也是我觉得校宝能够在细分领域领跑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 自动化。

除了借助传统信息系统帮教育培训机构提升管理效率以外,我们还利用人工智能在一些教学场景中有效减少人工作用的时间,例如学生练习作业现在都不需要老师批改了,甚至是原来理解中必须人工介入的主观题测评,例如作文、口语和简答,也已不再需要老师亲力亲为了。

 

第四, 智能化。

前三步,我们帮助机构有了数据描述和获得业务数据的能力,帮助管理者更好掌握了机构运营情况。更重要的是,这些数据是可以被分析的。基于行业经验的专家系统和基于数据挖掘的商业智能,可以为我们的机构提供支持帮助,甚至提供一些指导,做一些商业决策。例如,你运营了很多连锁校区,你知道哪个老师值得因为好业绩而加薪吗?你知道哪个校区因为经营不善应该关闭吗?哪一个市场渠道投放更有效吗?以往大家都是拍脑袋决定的,凭经验和滞后的财务数据,但现在是基于全维度的实时运营数据。教育作为和数据如此密切的行业,智能化并不是不可能,只是更复杂而已。同时,在智能化的商业决策背后,有很多提供B2B服务的机会,这也正是校宝在线的核心业务方向。

现场摄影:谷歌

微信号:校宝